主页 > 财务审计 > 淘丁企服

青海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195 2023-11-25 14:28

一、青海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为加强青海省统计局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青海省统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特制定审计工作制度如下:

  一、 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工作在统计局局长的领导下,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家统计局内部审计制度,监督和评价基层统计局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在审计工作中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对局长负责并报告内部审计工作,接受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审计处和青海省审计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指导、监督和年度考核。

  青海省统计局审计组,对市、州,县(市、区、行委)统计局、局属事业单位和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二、 内部审计范围

  负责对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行委)统计局中央统计事业费基本户项目支出,固定资产,预算外收入,以及局属各财务机构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

  三、 内部审计内容

  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挖潜增效、堵洞防范”的方针,重点抓好中央统计事业费基本户项目支出,固定资产,预算外收入、经济责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及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审计工作,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及建议,推动统计事业健康发展。

  (一)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通过收入和支出及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掌握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重点审计是否按国家财经法规执行财务预算;是否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对局属各财务机构负责人,市、州,县(市、区、行委)统计局局长在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成为完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

  (三)专项审计:专项审计是审查是否按规定对专项资金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的发生,以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四)投资项目审计:投资项目审计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开工审批手续、招投标、合同管理、内控制度情况等)的跟踪审计。投资项目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取得基础性资料,并对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组织实施情况等进行定期审计,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要积极参与可

二、财务收支包括?

      财务收支是国家机关、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支。

      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财务规章制度、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还包括对收入、支出、资产、负责、净资产以及财务决算的审计。

三、财务收支表制作?

按序号,日期,摘要,金额,收入,支出等做excel表

四、什么是财务收支?

就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

(三)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

(五)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五、财务收支表格的公式?

假定开始日期分别在B3到D3单元格;结束日期分别在B4到D4单元格。然后数据从第7行开始。

那么在E3单元格写公式:

=SUMPRODUCT((DATE(B7:B20,C7:C20,D7:D20)>=DATE(B3,C3,D3))*((DATE(B7:B20,C7:C20,D7:D20)

【注:20这个行号可以改成你自己实际数据的最后一行的行号】

那么在H3单元格写公式:

=SUMPRODUCT((DATE(B7:B20,C7:C20,D7:D20)>=DATE(B3,C3,D3))*((DATE(B7:B20,C7:C20,D7:D20)

【注:20这个行号可以改成你自己实际数据的最后一行的行号】

那么在K3单元格写公式:

=E3-H3

六、财务收支报告包括什么?

财务收支报告当然包括的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具体来说包括:

(一)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财务收支的总括情况。如总收入、总支出,与以往总收支的比较:

(二)收支的重点构成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如:占重大比重的收入及支出具体构成;

(三)对以后财务收支做出预估。

七、怎样规范财务收支管理?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3、多重审批模式。这是指企业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可以是“双审制”,也可以是“三审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或指定由主管会计工作的单位领导)后审,有的企业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企业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但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但这种审批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被人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双审或多审。

八、审计工作几年?

针对于第三方审计来讲,短期的1-2年,长期的5年以上,总之任期多长时间,就审计多长时间。离任审计它主要看离任人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财务情况。以上内容只针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任期多少年就审计多少年,这主要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任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更是为了证明在任期内不存在不合规的经济活动。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为了确保财务情况不出问题。

九、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怎么做?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⑴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⑶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由于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而且是评价注册会计师业绩、控制和监督审计质量的基础,因此,对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不能认为只是工作底稿,就可以马马虎虎、草率从事,而必须认真对待,在内容上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在形式上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十、财务收支明细表制作?

第一部分: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第二部分:主营业务成本。

第三部分:营业税金及附加。

第四部分:费用支出。包括生产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第五部分:其它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

第六部分:本年利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82个专题25134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