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税 > 淘丁企服

促进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改革?

165 2023-12-29 03:58

一、促进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

  1.民族融合

  (1)背景

  ①魏晋以来,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

  ②各民族混杂共处,相互学习交流

  ③统治者的汉化政策,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政治采用汉制,经济上鼓励农耕,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

  (2)特点 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典范

  ①背景 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趣势,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②内容

  冯太后改革:“三长制”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俸禄制” 遏制贪污腐化

  “均田制” (经济) 荒田分农民,恢复农业

  孝文帝改革: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和法律;(政治)

  迁都洛阳 通用语言 汉服 姓氏 通婚(汉化政策)

  尊崇孔子, 实行礼制,以孝治国(思想)

  494年大同——洛阳

  ③ 影响

  加快民族融和,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④作用

  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缩小民族差异, 增进团结,

  为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等。

三、从改革以来我国取得哪些改革成果?

1、经济成就: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2、教育成就: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3、文化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科技成就:三十几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几十万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过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5、公路铁路建设:到2015为止,超过8.6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

四、1978年以来改革创新显著成果?

1)1978-1984年,推行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市场关系。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特殊措施,结果使产量提高,生产多样化;

2)1984-1988年,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主要注意力开始放在发展和改建工业上,其中包括采用吸收外国技术和资本;

3)1988-1991年,采取反通货膨胀措施和不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过热”的措施;

4)1992年开始了经济改革的新阶段,对其主要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采取的措施涉及工业、农业、收入分配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所采取的措施的主要原则是渐进性和前进性。分析了经济改革的后果,其中包括自7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五、中国1978年以来改革创新的显著成果?

中国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支持。40多年来的发展,使我国从富起来走到了强起来的目标,也使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全国人民实现了小康,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

二是实现了全民参加医保;

三是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技术;

四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达到了世界前列等等的显著成果,收获的成果是举不胜举。

六、改革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分析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有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这个国家,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很紧密,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执行力很强,第四中国有适合自己国情的领导体质与符合时代需要的好的法律,第五中国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六中国广角朋友,第七几十年来国情国际环境不错。

第八国内稳定。

七、建国以来教育改革的几个阶段?

      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如下八个阶段:

    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49-1952):这次课程改革师承苏联,有了新中国以来的第一套中小学教材。

    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4-1957):第二次课程改革以改教材为主线,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编,启动了12年制第二套中小学教材。

    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8-1960):第三次课程改革把学制改革与教材改革相结合,编写了第三套中小学教材。学制由12年制改为10年制。

     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61-1964):这次课程改革与国家调整提高相适应,在基础教育正式提出落实双基教学,编写了第四套中小学教材。学制由10年制调整为12年制。

     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77-1980):这一阶段是国家大政方针全面转变的起始阶段,教育也初步从文革走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学制改革。正式恢复了全日制中小学十年学制,小学五年,中学五年。

     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2-1984):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科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标志,编写了第六套中小学教材,以思想品德取代原来的政治课,恢复历史课、地理课。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5-2000):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以学段改革为主,确立并开始践行以“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两阶段设计,编写了第七套中小学教材。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至今):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贯通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在目标上强调“三维”,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2001年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到现在已经是第21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基础教育走向不断深化和完善,奠定了中国教育大厦的基础。

八、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富强的表现?

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等。

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特点,主要体现为

A.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E.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F.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诗歌?

1,《赞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现代:赵春爽改革开放春风暖,九州一片艳阳天。四十年来求发展,港澳回归终如愿。一带一路谱新篇,国运昌盛喜空前。小康目标党指引,江山旧貌换新颜。

2,《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年》现代:王必炎改革东风四十年,中华覆地又翻天。神州经济高增长,军事国防可领先。科技创新争典范,黎民享福赛神仙。当前持续大开放,世界繁荣近眼前。

3,《美好新时代》现代:张启喜金秋的风,送袅袅暗香而来。霜中的菊,献片片芳菲一季。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望四野安详,激情飞上诗句。听黄河汩汩,载无数苦难历史。观河沙沉沉,积淀多少回忆。满目疮痍,是你旧时的容颜。儿时的艰辛,留下了不灭的烙印。风霜雪雨,半个世纪的搏击。渊远流长,五千年文明的足迹。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4,《神州四十谱新篇》现代:叶贻沈四十年来岁月新,扬鞭快马见精神。放开手脚忙创业,国泰民安满眼春。

5,《讴歌新时代》现代:邓集跃 一朵朵云,扬起了风帆。一双双手,挥出了最美的画笔。饮一汪汪的蓝,速写着大地绿色的音符。春风春雨,为我们伴唱着幸福时光。好山好水,给我们展示了时代画卷。走进心的高原,祖国处处在涌动着春潮。看那延续拉伸的彩旗,听那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谁都会被这梦幻般的情景所吸引?一张张的笑脸,洋溢着春天的祝福。一句句暖心的问候,全都是感恩的链接。融东西方文明,汇中华儿女广博的智惠。我们一起讴歌!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新时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83个专题54574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