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事业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是一所从事冶金过程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等方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科研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是一所从事冶金过程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等方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科研机构。
中文名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
成立时间1995年
机构简介
其前身是贺友多教授于1987年领导成立的传输教研室,1992年,在传输教研室基础上,成立工业过程传输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冶金研究所。现有在编人员5人,外围科研人员12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6人,拥有博士学位6人。历任所长为贺友多教授、李保卫教授、王宝峰教授、陈义胜教授。科研开发矿冶研究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逐渐在冶金传输过程数学模拟、燃烧过程优化及自动控制、稀有金属资源利用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例如,1994年,李保卫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工程辐射传热的输运方程,为辐射传热的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被学术界誉为“当今辐射传热最具创造性的工作”。2004年,李保卫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连铸过程关键性技术的研究”,成果被宝钢、包钢、太钢、莱钢、宣钢采用,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研究方面,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总额1800万元,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积超过3亿元。出版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60余篇。获得各类科研、教学成果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5项。
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培养学术骨干10余名,硕士40余名,合作培养博士10名,在读硕士生18名,博士生2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我校、兄弟院校以及大型企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宝钢、首钢、包钢等,的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研究所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其中,1人入选“首批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7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3人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学术交流方面,先后与包括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在内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会议、访问研究30多人次,接待来访专家、学者及合作人员40多人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