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人口负增长情况及趋势?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22年总人口减少85万。人口负增长是我国人口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总人口减少85万人这一问题可保持谨慎认识,亦可进一步深入研讨,但应避免过度解读甚至炒作及其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二、2020年我国绿地面积及增长情况?
《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防沙治沙209.6万公顷,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三、202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经济稳健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精准扶贫工作,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安排,以及发展数字化经济,节源开流,碳中锋的到来,疫情控制到位,全国人民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对国家品牌的大力支持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为中国GDP增长提供了动力,居民收入有所增长
四、1990-2001我国人口增长原因?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主要数据显示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口发展步入低增长阶段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1990年7月1日)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年间,人口从100818万人增加到113368万人,共增加125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68.8万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48%。两个普查间隔(1982—1990;1990—2000)相比,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从80年代的1.48%,下降到90年代的1.07%,下降了0.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少增加289万人。
90年代,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90年代初(1990年)为1.45%,“八五”末降至1.06%,1998年首次降到1%以下。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公布的数据,1995—2000年全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其中发达国家的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6%,由此看出,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水平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基本完成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对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使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推迟了3年,对世界人口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减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各级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和措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正在逐步变为年轻夫妇的自觉行动。
三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降低出生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九五”与“八五”相比,虽然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增长5.5%,但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减少9.1%,生育峰值年龄(23岁)妇女人数减少了17.6%。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我国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二、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2000年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
文盲率之所以大幅度降低,首先是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从源头上减少了新文盲的产生;其次是加大扫盲力度,特别是扫除青壮年文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第三是受年龄结构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年龄段,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使得文盲人数自然减少。
在文盲率下降的同时,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人数,由1422人增加到3611人,增加了2189人;接受高中和初中教育的人数,分别由8039人和23344人增加到11146人和33961人;接受小学教育的人数,由37057人减少到35701人,略有下降。每10万人中接受小学教育人数的减少,主要是近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小学程度已不再是青少年所能得到的最高学历教育。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00年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人数与199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尤以大学普通高校(本专科)的招生人数增长最为迅速,从1990年的60.9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220.6万人,是1990年的3.6倍。国家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九五”期间成人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64万人增加到88万人,成人中等学校毕业生数也从7837万人增加到9794万人。
但还应看到,我国每十万人中,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只占48.7%,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也只占3.6%。国际上一般用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重,作为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按此口径,美国为46.5%,日本为20.7%,印度为7.3%,而在我国仅为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的5.6%上升了1.36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使得近30年来,每年新生人口猛增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有了很大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使得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
中国几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的变化(单位:%)
普查年份 0—14 15—64 65岁及以上 老少比
1964 40.70 55.70 3.60 8.80
1982 33.50 61.60 4.89 14.6
1990 27.61 66.89 5.50 19.9
2000 22.89 70.15 6.96 30.4
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老少比在30%以上时,为老年型结构。按此标准,可以看出,1964年我国人口类型属典型的年轻型。经过近20年时间,到1982年,人口类型已经从年轻型步入了成年型。这次人口普查,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而且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仅用了30年的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大约用50—100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型过程之快为世界罕见。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大量增加,统筹解决好老年人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为迫切。同时也应该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与西方不同,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非常丰富,这就为我们抓紧建立社会养老体系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四、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口城镇化指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市镇的人口为4.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6.09%,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市镇人口比重增加了9.86个百分点,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999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为47%。近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000万,而农村人口约增加2000万。1995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同期我国城镇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25%,高于世界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但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镇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地级市由1990年的185个,增加到259个。县级市由268个增加到400个。镇由12084个,增加到20312个。二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流动造成的。
五、中国家畜出栏量及增长情况?
过去两年中,中国家禽业发展飞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项数据不断刷新。2020年全国家禽存栏量、出栏量、禽肉和禽蛋产量都达到了7年间的最高点。
家禽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行业,是我国农村经济除种植业、家畜养殖行业以外的主要支柱产业。2014-2018年全国家禽存栏量在60亿只左右波动,在2019年、2020年 家禽产能规模大幅提升, 截止2020年我国家禽存栏量增长至67.8亿只,同比增长3.99%。
近年来我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存栏量增长明显,家禽出栏量也逐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家禽出栏量 155.7亿只,比上年增长9.3亿只,同比增长6.35%。
在家禽出栏量、存栏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禽肉的产量也相应增加。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是我国居民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禽肉已取代牛肉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消费肉类。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禽肉产量2361万吨,较上年增加122万吨,同比增长5.45%。未来随着居民肉品消费结构的升级,禽肉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所以禽肉产量将持续增长。
2020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影响,家禽价格持续上涨。以我国活鸡价格为例,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21年1月27日,全国活鸡平均价格已涨至20.45元/公斤。
除了获取禽肉,获取禽卵也是养殖家禽的重点。禽卵即禽蛋,蛋类是高蛋白食物,为人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动物蛋白,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得益于我国庞大的禽类养殖数量和优秀的产蛋禽类养殖技术,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迅速,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对于我国活鸡价格的大幅增长,鸡蛋价格增长速度较平稳, 截止到2021年1月27日鸡蛋平均价格为11.13元/公斤。
六、我国农业用地情况及特点?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我国耕地资源特点为: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他的90%以上。
扩展资料:
根据耕地性质,我国耕地总资源可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根据耕地当年利用情况可分为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可分为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可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地条件的旱地。
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资源。耕地资源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而是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七、我国服务业今年实现较快增长的原因?
1. 服务业今年实现了较快增长。2. 原因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同时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3. 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快速增长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未来,我国服务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八、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影响及原因?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拉尼娜发生年我国夏季的主要雨带有80%比较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的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拉尼娜年,东北夏季气温明显偏高而形成热夏。
厄尔尼诺年,热带西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一般会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而多数拉尼娜年热带风暴和登陆我国的数目多较多年平均值偏多。
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但它只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
九、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承包到户,
十、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你好,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生育意愿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事业的同时,晚婚晚育、少生多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2. 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
3. 二孩政策实施:2016年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然而,实际上,二孩政策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效果有限,许多夫妻仍然选择只生育一个子女,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
4. 经济压力增加:生育和养育子女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都相对较高,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也是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5. 人口迁移和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中的生活成本高、住房问题等也导致了生育率下降。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也导致了自然增长率下降。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意愿下降、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效果有限、经济压力增加以及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