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就是公私合营,民族品牌落国企手里没落了,民营企业租来品牌,费心心思做大了,广药眼红,就以自己的总经理是贪污犯为借口,撕毁协议提前拿回了品牌。
现在我买饮料优先加多宝,没有就喝可乐,再不行哪怕矿泉水,坚决不买王老吉,太脏了。
1995年,广药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益租给了加多宝。
王老吉品牌崛起后,广药自己贝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茶。
1997年,广药与加多宝的投资方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又与广药签署补充协议,将租赁明限延长到2020年。
广药认为,时任广药总经理的李益民是收取了鸿道数百万元的贿赂后,才签署了将租赁期限延长到2020年的授权书。李益民东窗事发后,广药认为该补充协议无效,商标租赁期限已于2010年5月到期。
从2008年开始,广药与鸿道交涉,但一直没有结果;同年8月,广药向鸿道发出律师函,称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其品牌价值为1080亿元,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2011年12月29日,此案进入仲裁程序。
原定2012年2月4日作出的裁决,因各种原因被延期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5月9日作出的裁决书,要求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王老吉凉茶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在两广很受欢迎,后来没落了且一分为二。一个是留在大陆被公私合营了,最后品牌归国企广州药业,另一个归香港版王老吉,由王氏后人经营。
广药王老吉彻底没落之际,陈鸿道出现了。他向广州药业提出了合作的请求,那就是他租借王老吉的名头进行经营,每年给广州药业450万的商标使用费,期限为15年。
陈鸿道的出现让广州药业松了一口气,本来他们的主营业务就不是王老吉,而且王老吉的销量还那么差,现在每年能固定拿450万元对公司是非常划算的。双方在这个事情上是非常契合的,所以便在1997年顺利签下合同,这个属于各取所需,可谓是完美的一次合作。
当陈鸿道接盘王老吉之后,便开始进行筹划,他的目标就是将品牌推广至全国,于是广揽全国各地的代理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王老吉有着较强的地域性标签,若贸然进军全国,那大概率会失败。最终王老吉被迫退出舞台,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王老吉的销售额更是惨淡,甚至低于2亿元。
2004年陈鸿道终于发现,王老吉之所以长时间没有办法打通市场,根本就在于品牌的定位不够清晰、准确。于是他打出了一句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也让王老吉一炮而红。
2008年汶川地震,王老吉在央视宣布捐了一个亿,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帖子,“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他!”内容是“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啦!”更是引爆了网友的热情。
王老吉的翻身得益于陈鸿道的坚持与创新,是陈鸿道给迷途中的王老吉带来了新的方向。王老吉也因此走进大众的视野,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活跃在大众面前。
王老吉的成功不仅在定位上,更在经营中,陈鸿道利用终端作为突破口,尽量将凉茶呈现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不断扩大覆盖面是陈鸿道的目标,结果也没有令他失望,最高时的覆盖率甚至有90%,销售额也不断高涨。
王老吉在2007年的销售额成功超过红牛、可口可乐以及百事可乐,差不多有90亿元左右。2011年,王老吉的销售额再创新高,直冲180亿元的大关。
后面就是广药的一系列骚操作了,就这个样子以后谁还来做生意,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