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个税改革 > 淘丁企服

2021管理岗改革方案?

100 2024-01-25 16:57

一、2021管理岗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

一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享受职称工资待遇,职称可通过考试获得。还需要根据单位人事部门的规定,确定准备多少技术职称。要实现岗位竞争。

二、未取得职称的人员按照职务等级、工作经历领取工资。

三、既有职称,又有职务等级的单位管理人员,按照高工资待遇处理。

四,事业单位管理岗工作人员2019年开始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事业单位管理岗9级职员晋升非领导职务8级职员,需要工作满6年,期间至少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8级职员晋升非领导职务7级的条件与9晋8一致;7级职员晋升非领导职务6级,则需要工作满13年,工龄满25年且聘期内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

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的国家,税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税收征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国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意义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税地税分别负责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改革这一体制能够更好地协调国家和地方税收之间的关系,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税收保障。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能够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通过推行信息化建设,提升税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细化、精确化和智能化。
  2. 优化税收资源配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国家和地方税收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化税收资源的配置。通过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平台,实现国家和地方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提高税收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税收征管监督: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能够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监督和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监督机制,加强对税务部门的监督执纪问责,确保税收征管工作的廉洁和效能。
  4. 提升税收征管服务: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能够提升税收征管服务水平,满足纳税人的需求。通过推进便民服务措施,优化纳税人办税环境,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税收征管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信任度。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 整合组建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职能划分和任务要求,对税务局进行整合组建,形成统一的税收征管机构。
  • 优化税收征管流程:通过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简化税收征管程序,减少繁文缛节,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征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细化和精确化。
  • 建立统一税收征管平台: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平台,实现国家和地方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优化税收资源的配置。
  • 加强税收征管监督: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监督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监督机制,确保税收征管工作的廉洁和高效。
  • 推进便民服务措施:推进便民服务措施,优化纳税人办税环境,提供高质量的税收征管服务。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挑战和对策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

  • 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内部机制,提高税务部门管理水平和能力。
  • 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税务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税收征管信息安全稳定。
  • 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加大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税收征管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 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合规意识。
  •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税收征管机构的合作,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税收征管水平。

总结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优化税收资源配置,加强税收征管监督,提升税收征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应对。通过综合施策,我国税收征管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税收保障。

三、民藏文物管理改革方案?

实施文物收藏鉴赏知识宣传普及工程,加强对文物收藏鉴定类出版物、视听节目和网络信息的监管,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观,拒绝非法交易文物。

引导全社会挖掘、阐释、宣传民间收藏文物的文化价值,培育健康、理性的收藏群体,激发收藏需求,营造理性收藏氛围。

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原文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原文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局在全面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税收工作整体效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是改革方案的原文。

一、背景介绍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次改革方案将国税和地税纳税服务事项整合统一,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提高税收管理效能,促进税收法制化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目标

本次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 整合纳税服务事项,简化纳税申报程序,提高纳税人便利度。
  • 优化征收管理机制,提高征收质量和效率。
  • 加强税收执法,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维护税法公正。
  •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工作现代化水平。
  • 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和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三、改革内容

根据改革目标,本次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国税和地税纳税服务事项整合统一,形成一体化纳税服务体系,实现便利高效的纳税申报和缴纳。
  2. 推行全面信息化管理,通过建设税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国税地税数据互通共享,提高纳税工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 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建立全面融合的税务执法体系,加强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简化税收政策,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5. 优化税务服务,建立完善的纳税人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税务服务,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

四、改革步骤和计划

本次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将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具体计划如下:

  1. 阶段一:组织准备阶段,包括方案制定、目标明确、人员准备等。
  2. 阶段二:整合统一阶段,包括纳税服务事项整合、税务数据共享、机构整合等。
  3. 阶段三:信息化建设阶段,包括建设税务大数据平台、推行电子税务等。
  4. 阶段四:执法力度加强阶段,包括建立融合执法体系、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5. 阶段五:政策落地阶段,包括简化税收政策、减少纳税人税负等。

五、改革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将对税收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一系列机遇:

  • 优化纳税服务将提高纳税人便利度,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 税收信息化建设将提升税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 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将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维护税法公正。
  • 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结语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将促进税收工作的改善和发展,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维护税收法制,加强税税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该改革方案也将会给纳税人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减轻纳税负担,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将取得圆满成功。

五、陕西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方案?

设立应急管理部门,取消消防队伍武警建制并入应急部门管理

六、漯河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乡镇改革到六月底完成挂牌_,新成立了几个办公室和一个总合执法大队压缩县以上编制放到乡镇

七、乡镇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方案?

包括以下内容:

一、机构设置

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乡镇应急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全镇应急管理工作。

建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协调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设立应急管理专家组,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为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二、职责分工

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全镇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负责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等工作。

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协调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应急管理专家组:负责为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参与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组织协调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三、运行机制

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应急值班人员随时待命,能够及时响应突发事件。

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突发事件情况和应对工作进展情况。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联动,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的经费和物资。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八、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改革2021改革方案?

1、编制

改革最大的区别就是将事业编制改为“聘任制”,但是这不影响个人的福利待遇。

2、管理模式

事业编转变为“任命制”,今后不受编制保护,由个人专业技术主导,高科技人才多的时代到来,给更多优秀人才带来机会。

3、工资

定期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

4、职务名称

职称不再是评定工资的唯一标准,改变学历,评定论文倾向的职称评定标准,职务名称会减少教师对工资的影响。

5、事业单位的“双重工资”

支持离开岗位创业,并对这种人员保留三年的人事关系。

九、山西省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方案?

从健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整合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责、构建新型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三个方面,对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从而进一步厘清了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了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规范了执法行为,完善了执法方式,健全了执法制度,避免了多层多头重复执法,为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提供了体制保障。

在组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过程中,编办根据市级监管的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等企业数量,按照省确定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编制配备标准,克服编制资源紧缺,统筹调剂执法编制,突出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量建设,努力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制。通过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力量,有效提升了全市安全防范能力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了防范应对灾害事故更加有力有序有效,以实际行动和效果为该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十、农村公路管理所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45号),切实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建养并重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建立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绩效考核机制。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显著增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路况中等以上占比不低于75%。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1.强化省级统筹和政策引导。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全省管理养护机构能力建设指导,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对市级人民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省级补助资金,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会同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等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导、支持和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按职责分工落实)

2.加强市级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督。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指导监督工作,完善市级支持政策,加大市级财政投入,落实市级养护补助资金,加强市级管理养护机构能力建设,协调推进市域“四好农村路”建设,对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

3.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推进县域“四好农村路”建设,负责县道、乡道管理养护工作,指导监督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健全县级农村公路质量监督体系,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加大履职能力建设和管理养护投入力度。

4.发挥乡村两级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乡级人民政府要确定专职工作人员,组织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鼓励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农民群众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通过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沿线农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5.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有关政策和要求,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普通公路养护的支持力度。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不得低于改革基期年(2009年)公路养路费收入占“六费”(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收入的比例,其中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且不得用于公路新建。2022年起,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不再列支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落实)

6.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执行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政策,省级补助与切块到市县部分之和用于养护工程的资金占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的比例不低于15%。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本着“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的原则,足额安排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市、县级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并建立与里程、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和逐年增长机制。市、县财政分担比例由市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市级财政分担比例不得低于20%。(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7.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各级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要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市、县级财政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严格防控债务风险,严禁以各种名义新增隐性债务,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村道养护资金使用和养护质量等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审计厅,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8.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重点支持范围,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对乡村振兴农村公路项目的支持力度。按规定用好均衡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相关政策,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探索将农村公路相关附属设施等有收益的项目与农村公路养护打包运行。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方式合法合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9.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县域农村公路总路长,县级人民政府分管交通运输负责人、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本区域县级、乡级和村级路长。总路长全面负责县域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推进县域“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各级路长分别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各级路长对总路长负责、下级路长对上级路长负责。

10.加强管理养护能力建设。市、县级人民政府要落实乡级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激励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村道管理养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设置多种形式公益岗位,聘用沿线贫困劳动力。不断完善村级议事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省交通运输厅、省委编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11.建立管理养护考核激励机制。省级财政和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将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资金和质量落实保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相关投资补助资金挂钩。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推进情况较好的,给予奖励或增量补助;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情况较差的,实行约谈、责令整改,并扣减省级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激励考核“指挥棒”作用。(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落实)

12.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符合市场属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现代企业,鼓励将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与农村公路捆绑招标,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省交通运输厅,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13.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农村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提高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公安、应急等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要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已经建成但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公路要逐步完善。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信用记录。(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厅,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14.强化路产路权保护和绿色发展。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或专管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并依法查处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做好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坚持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水泥路面就地利用等绿色养护技术,推动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市、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先行工程,同步部署落实。

(二)落实工作职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深入分析本地区农村公路发展实际,细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指导乡、村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

(三)开展改革试点。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围绕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美丽农村路、养护市场化、群众参与、政府绩效考核、信用评价机制等主题,广泛开展试点工作。省交通运输厅要会同省财政厅加强指导和督查,遴选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项目进行全省推广,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宣传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策制度,有效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来,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72号)同时废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83个专题8275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