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有哪些不同?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从概念上:两者所维护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前者所要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后者所要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两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则以民事主体为被告。
二、公益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其中民事公益诉讼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民事诉讼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
三、环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区别?
前者是要收费,后者是公益性质,不收费
四、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区别?
前者是所有公益类诉讼,比如人文类。后者专门是环境保护类的公益诉讼
五、公益诉讼诉讼监督规则?
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的内容是什么?
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的内容包含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的一般程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重点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重点问题等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公益诉讼与支持起诉的区别?
公益诉讼指的是由于公益项目的原因而发起的上诉行为,也就是说事迹针对于公益项目而发起的诉讼。公益诉讼的产生说明在公益之间有矛盾或者利益冲突产生,并且经过协商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
支持起诉指的是对其起诉的行为或者想法采取支持的态度和措施的行为,也就是说是持赞成起诉的立场。
支持起诉既可以从精神和态度上来支持,也可以以行动来支持。
七、公益诉讼技术?
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一般程序上看,技术协助公益诉讼主要集中在立案阶段和诉前程序阶段。
其中,立案阶段主要体现在对线索的发现、评估和管理,诉前程序阶段主要体现在通过现场勘验、检查、测评等,收集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对检材、数据、样本等相关证据实施委托鉴定、评估、审计等。
从应用技术的种类上看,技术部门在线索评估及实施勘验、检查等工作环节协助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时,常用的技术方法基本可以分为“星空地虚”四大板块——
“星”,即卫星遥感,指技术人员通过对航天飞行器搭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取案件现场信息;
“空”,即运用无人机等航空器进行摄影、摄像,从高空获取大范围案件现场信息,对现场进行高效勘验;
“地”,即快速检测,指技术人员应用各类快检设备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中对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初步检验,或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的采样物证进行初步检验;
“虚”,即云计算大数据,指技术人员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提供的行业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与核实、案件事实的还原提供证明材料,这也是目前技术部门配合公益诉讼工作正在探索的方向。
八、公益诉讼规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检察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检察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任务,是通过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支持适格主体依法行使公益诉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遵循相关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规定,坚持司法公开。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通过提出检察建议、提起诉讼和支持起诉等方式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由检察官、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办案事项作出决定,并依照规定承担相应司法责任。
检察官在检察长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办案事项,由检察长决定。检察长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其他办案事项,检察长可以自行决定,也可以授权检察官决定。
以人民检察院名义制发的法律文书,由检察长签发;属于检察官职权范围内决定事项的,检察长可以授权检察官签发。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根据案件情况,可以由一名检察官独任办理,也可以由两名以上检察官组成办案组办理。由检察官办案组办理的,检察长应当指定一名检察官担任主办检察官,组织、指挥办案组办理案件。
检察官办理案件,可以根据需要配备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检察技术人员等检察辅助人员。检察辅助人员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检察辅助事务。
第七条 负责公益诉讼检察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办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需要报请检察长决定的事项,应当先由部门负责人审核。部门负责人可以主持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进行讨论,也可以直接报请检察长决定。
第八条 检察长不同意检察官处理意见的,可以要求检察官复核,也可以直接作出决定,或者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检察官执行检察长决定时,认为决定错误的,应当书面提出意见。检察长不改变原决定的,检察官应当执行。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或者支持起诉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负责民事、行政检察的部门或者办案组织分别履行诉讼监督的职责。
第十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决定,有权予以撤销或者变更;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有错误的,有权指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予以纠正。
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应当执行。如果认为有错误的,应当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实行一体化工作机制,上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办案需要,可以交办、提办、督办、领办案件。
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统一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调用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被调用的检察官可以代表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履行调查、出庭等职责。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依照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
九、公益诉讼流程?
法律分析: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依法督促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建议辖区内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经过诉前程序,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没有适格主体提起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就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十、公益诉讼口号?
以下是一些公益诉讼口号:
1. 公义无私,法律无情。
2. 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公正。
3. 公益诉讼,为人民服务。
4. 以法律之剑保护公共利益。
5. 公益起诉,致力于打造公正社会。
6. 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不退缩。
7. 诉讼公益,让社会更美好。
8. 公益诉讼,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9. 捍卫正义,我们在行动。
10. 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