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科研人员在不同机构之间流动尤其是跨国流动的能力,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这一点在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上尤为明显,他们通常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后辗转别地工作。
生命科学的突破推动了美国高质量科学的产出(比如免疫学、遗传学),而物理科学的进步也对中国产生了同样深远的影响(比如原子、分子、核、粒子和等离子体物理;有机化学)。11月28日,《自然(Nature)》增刊发布了《Science cities 2022》(2022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榜单)。针对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科研产出的分析显示,全球科研城市TOP5均来自中国和美国,而2022年北京再次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榜首。(自然指数是显示机构科研表现的一个指标,以论文数和贡献份额为衡量标准,依据某个机构或国家和地区在 82 本自然科学期刊上的论文产出进行评估,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2015年至今,北京和上海取得了巨大进步,逼近甚至赶超了美国的一些顶尖科研城市。2022年全球科研城市TOP5分别为:
第1位 北京:人口2,190万,人均GDP $27,253,科研人员平均收入$34,830,自然指数前500名机构数量为23;
第2位 纽约:人口2,010万,人均GDP $81,902,科研人员平均收入$70,770,自然指数前500名机构数量为14;
第3位 上海:人口2,490万,人均GDP $25700,科研人员平均收入$36,550,自然指数前500名机构数量为12;
第4位 波士顿:人口490万,人均GDP $86,953,科研人员平均收入$83,830,自然指数前500名机构数量为7;
第5位 旧金山:人口670万,人均GDP $112,271,科研人员平均收入$94,170,自然指数前500名机构数量为6。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个前40组城市合作的分布差异较大。上榜2022全球科研城市前40强的中国城市,还分别有:南京(第8位)、广州(第10位)、武汉(第11位)、合肥(第16位)、杭州(第19位)、天津(第20位)、香港(第23位)、深圳(第28位)、西安(第29位)、成都(第30位)、长沙(第34位)、长春(第35位)、济南(第36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