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不过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可以来看下最新的报告
在19日举行的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对外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
报告披露,2016-2020年中国发文量161113篇,排名第一;中国国际合作发文量达53064篇,占国际合作发文量的17.06%,全球居第二位;中国有13个学科科技论文竞争力排名第一;但从代表国家学术影响力的CNCI值来看,中国农业科技论文排名第16名,论文影响力不高,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639225件,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农业专利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二。中国农业机构专利竞争优势亟待加强,未打破“小而散”格局。美国有47家机构进入全球Top100机构,其中6家机构排名进入前十;中国有15家机构入榜,以较大差距落后于美国。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率11.74%,比上一统计年度略有提升。中国专利影响和专利维护具备一定优势,专利质量与专利保护仍是短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
农业科技论文竞争力
报告显示,在高被引论文方面,本统计年度中国共发表2272篇,排名第一,占全球高被引论文量的20.69%,较上一个统计年度提高了约3%,超排名第二的美国584篇。
中国在13个学科的领域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中远超第二名的优势学科有园艺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中国在农业乳品与动物科学、林业学、农业经济政策学科均排名第二。
进入农业16大学科总体Top10的中国机构共5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持续排名全球第一,且领先优势更加显著;中国农业科学院持续排名全球第三,且竞争力指数得分有所提升;中国农业大学反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与第二名的差距逐渐缩小;南京农业大学由第九位上升至第六位;较上一统计年度增加1家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排名全球第八。
农业科技专利竞争力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专利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二,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数量优势明显,布局系统性、全局性欠缺,质量短板依旧明显,且改变不大。
专利产出优势突出,2016-2020年间专利申请量6.39万件,是第二名美国的4倍;专利影响和专利维护具有一定优势,专利平均被引频次和专利有效率名列前茅;专利质量亟待提升,授权专利比例11.74%,PCT专利仅0.66%,也就是说99.34%是在国内申请的专利,而没有国际布局,未主动“走出去”布局保护并参与国际竞争;专利保护能力有待加强,专利家族规模仅1.03(排名末位),专利间缺少相互配套及保护,平均权利要求数量7.49项(为美国的1/3)。
整体看中国在8大领域中国专利竞争力均排名前五。
中国在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与上一统计年度排名相同,保持第一。动物疫病防控和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领域排名第二,分别比上一统计年度上升4位和1位。动物养殖与管理、农业机械装备和植物营养与肥料技术领域排名第三,与上一统计年度相比,排名分别为持平、下降1位、下降2位。动物营养与饲料(第四)与上一统计年度相比排名下降3位(专利质量与专利保护排名垫底)。
8大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优势巨大,但专利质量(授权专利和PCT专利)和对外技术保护水平不足。中国专利机构申请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且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如植物营养与肥料领域,入选Top100的机构中,大学和研究机构数量占比达72.36%,公司占比不足30%。
全球优势机构专利竞争力Top10:美国7家、德国1家(拜耳公司排名第四)、瑞士1家(罗氏控股排名第三),中国2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排名第六,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七)。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在专利产出和专利维护方面竞争力名列前茅,专利影响竞争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专利质量和专利保护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与启示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农业科技论文量大质升,但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断链依然存在。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专利产出国,但在专利质量与专利保护方面问题依旧突出,专利转化能力亟待提高。
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利申请在中国占据较大比重,授权专利许可转让比例偏低,专利转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以植物营养与肥料领域为例,授权专利许可或转让比例为19.98%(美国该值为67.68%)。
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桥梁纽带的科企融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需求导向,推动“研学产”向“产学研”转变,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