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县县政府管辖多少个乡镇?
滑县辖12镇(道口镇,城关镇,白道口镇,留固镇,万古镇,高平镇,上官镇,牛屯镇,王庄镇,老店镇,慈周寨镇,焦虎镇)10乡(枣村乡,四间房乡,八里营乡,赵营乡,大寨乡,老庙乡,桑村乡,瓦岗寨乡,半坡店乡,小铺乡)和滑县新区管委会。
二、明朝对东北、对西藏的管辖?
明朝(1368-1644)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统治中国后,取消了在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作为专管西藏事务的机构,以及封赠西藏僧人为帝师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制度,其最高级别的僧官称“法王”。法王和元朝帝师不同,不驻京,没有管理全国教务的职权,也无固定领地,品级属荣誉性质,虽有高低,但互不统辖,且都不管政务。法王之下的僧官封号为“王”,他们各有领地,分别统辖一定区域,但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
三、明朝对西藏的管辖?
明朝(1368-1644)
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统治中国后,取消了在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作为专管西藏事务的机构,以及封赠西藏僧人为帝师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制度,其最高级别的僧官称“法王”。法王和元朝帝师不同,不驻京,没有管理全国教务的职权,也无固定领地,品级属荣誉性质,虽有高低,但互不统辖,且都不管政务。法王之下的僧官封号为“王”,他们各有领地,分别统辖一定区域,但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
四、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藏族作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一直与中原关系密切。唐宋时期的“吐蕃”,元明时期的“乌斯藏”,清代的“唐古特”“图伯特”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藏。从清代康熙皇帝开始,“西藏”的称谓沿用至今。事实上,元代以来,中央政权一直行使对西藏的管辖。
五、唐太宗对西藏的管辖?
唐太宗对西藏没啥管辖权,当时西藏由松赞干布管辖。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
六、元对西域的管辖措施?
设置了宣政院。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忽必烈在汉地立国建都后,仍然十分注意保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封吐蕃萨迦的八思巴为“国师”,命八思巴率领一些吐蕃语言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 到元六年(公元1269年)二月,新字制成,由忽必烈正式颁行,并加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仍以“帝师”八思巴统领之。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
院使由朝廷命官任领。吐蕃有事,另设分院往治。 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元明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罢功德使司归宣政院。设置院使10员,从一品,同知2员,正二品,副使2员,从二品。
七、西汉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西汉时期对西藏没有管辖措施。当时西藏还处于原始部落混战的情况,这些不能引起汉王朝的重视。
八、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标志?
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大臣;乾隆时,创立金瓶掣签制度,从此西藏达赖和班禅任命须经中央同意。
九、元朝对疆域的管辖的启示?
元朝首创了行中书省(行省)制度,明改行省为省,为我国现在的省制划分打下了了很好的基础。
十、明朝怎样对西藏地区管辖的?
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朝廷在乌斯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物,征收贡赋。
明朝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