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产权 > 审查指南 > 淘丁企服

内审的首、末次会议流程是什么?

116 2024-06-03 17:30

认知

有时开展内审活动可能是为了达到标准要求在外部审核前纠正不足,但是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认识和支持。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就难以开展,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内审应是种自觉的、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而不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的活动。外部审核,对第三方来说,主要是由组织申请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对第二方来说,主要是为了选择控制供方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

根源

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而外部审核重点是进行评价,并据此作为认证注册或选择、控制供方的依据。

确认人员

内审是以自己的组织名义由内部审核员进行的,第三方或第二方审核是以审核机构或顾客名义进行的。第三方审核人员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资格的人员,第二方审核通常是顾客内部人员。

内审员的意义

由于内审员都比较熟悉自己组织的情况,因此在审核时可简化某些程序,如文件审查、首次会议等;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加强,如纠正措施、跟踪审核等。

内审员的不足

内审也是一项规范化活动,如要求有计划,审核员应具备资格,审核结果应形成报告等。但其规范化程度与第三方审核比则要低些。内审常常因为提高有效性和效率问题,而对原有的规范化的做法和要求进行纠正,灵活性较高。

内审员的优点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外部审核的跟踪控制只能定期进行,且只对纠正结果进行评价。

内审不仅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外审则是第三方或第二方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工具。

按质量手册中规定的职能分配表进行,一般情况下:文件、记录在大多部门都要查到、而顾客满意度在市场部、经营部、专业部门也会查到。具体地讲从标准的4到标准8的要查内容都应涉及到。

内审时要求肯定有、内审通知、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等

一、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在体系建立初期时或年初编制;

二、内审实施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的具体内审实施计划;

三、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四、实施内部审核,填写内审记录;

五、开出内审不符合报告;

六、编制内审报告;

七、召开内审末次会议;

八、各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计划,必要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九、各部门实施整改;

十、内审员实施整改有效性验证

十一、将内审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83个专题134584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