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研发费用为工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上交所披露的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20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5%,最高者为虹软科技,最低者为博拉网络。
以虹软科技为例,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费用中用于支付职工薪酬的金额分别为0.66亿元、0.82亿元和1.10亿元,占当期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72.99%、75.45%和74.36%。公司解释称,公司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公司培养、积累的一大批核心技术人员。
这并非个案。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除联瑞新材、和舰芯片、卓易科技、沃尔德未披露研发费用明细外,对剩余88家公司研发费用分析发现,57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超过50%的研发费用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占比为64.77%。
“由于科创板公司多数都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形成研发成果,因此研发费用大部分用于人力支出,特别是生物医药、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A股某创业板公司财务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公司需要招聘一些高级人才,所以人工成本比较高。
极少数公司形成研发成果
2018年,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研发费用合计81.83亿元,这些巨额投资到底有多少产生了成果?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有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处理方式。”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说,由于科创板公司研发多处于早期阶段,所以一般将研发支付进行费用化处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仅中微公司、微芯生物、国盾量子、心脉医疗等4家公司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其余88家公司均将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这意味着多数科创板公司的研发工作都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成果。
前述创业板公司财务总监指出,一些研发出众的公司通常都是采用费用化处理。以A股创新企业代表——恒瑞医药为例,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84亿元、17.59亿元和26.70亿元,该公司全部在当期进行了费用化处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