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董行当里“打眼”是否构成恶意欺诈?
法制报看到的案例,条理清晰
买玉观音遇假 古董走眼能退吗
编辑同志:
你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3月,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玉石收藏爱好者陈某,我俩相谈甚欢。陈某在我家看到了一尊翡翠送子观音佛像十分喜欢,并对我说以他20多年的玉石收藏经验,他认为这尊翡翠送子观音是明朝的。我觉得陈某是有缘人,于是我愿意割爱将佛像以500万元的价格卖给他。交易的当天,陈某在检查佛像无破损之后,一次性交给我500万元价款。
但上个星期,陈某找到我,说我诈骗,要求退款,理由是他找北京某权威鉴定机构做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尊翡翠佛像并非属于明朝,而产于现代。基于古董买卖行业存在“打眼规则”,我拒绝了他的退款要求。他说准备将我诉至法院。请问,这种情况法院会判我退款给陈某吗?
李先生
回复
古董文物买卖有别于普通的商品买卖,其目的在于收藏、观赏,而非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消费需要。因此,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调整范畴,古董买卖由《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进行调整。
古董交易的特殊性就在于古董交易依赖于买家的鉴别能力、经验,卖家无义务告知买家关于该古董真伪等信息,全凭买家自己判断。因此,古董买卖行业存在不成文的交易习惯——“打眼规则”即不保真、不三包、出售不退换的规则。尽管该交易习惯与《合同法》的基本原理相悖,但在司法实践中该交易习惯得到认可。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换言之,合同出现约定不明的情况时,首先由当事人补充协议,无法补充的则可以适用相关交易习惯。可见,合同法认可交易习惯在填补合同漏洞时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陈某作为拥有20年玉石收藏的行家,其在交易之时不可能不知道古董买卖行业的“打眼规则”。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可撤销合同的事由包括;欺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首先,若您不知道该佛像的制作年代且从未对佛像的制作年代作出虚假的承诺,仅是陈某由于自己的错误判断误以为佛像是明朝文物,则不存在欺诈的情形。若您明知道该并非属于明朝文物而刻意隐瞒事实,导致陈某产生错误判断,则存在构成民法意义上的欺诈的嫌疑。其次,陈某未对古董买卖合同的内容产生重大误解,因此本案不存在欺重大误解的情形。再者,古董的价格由市场认可度、买受人的判断及喜好决定,因此不能仅以交易价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认定构成显失公平。综上所述,由于对可撤销合同的事由的判断较复杂,需要法院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加以判断。
您可以提出如下抗辩:陈某出示的佛像是否与您交付的佛像系同一尊佛像,是否存在调包呢?陈某作为原告对此负有举证义务,若陈某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出示的佛像与交易当时的佛像为同一尊,则其应当承担举证不能带来不利后果。《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买受人及时检验义务。陈某作为玉石买卖专业人士,应具有辨别古董真伪的基本能力。其作为买受人交易时其应当尽到验货和及时告知的义务,若发现实物与约定不符则应当在交易时或合理期间及时提出异议。陈某未及时提出异议,即应推定陈某作为买受人已接受了该古董在交付之时的一切状况,此后果应由陈某自行承担。
二、为什么要恶意注册商标
为什么要恶意注册商标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财产之一,它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恶意注册商标是指某些不怀好意的个人或公司意图注册他人已经存在、正在使用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尽管法律对恶意注册商标进行了规定,但恶意注册商标的问题依然存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什么会出现恶意注册商标的现象
恶意注册商标的现象存在多种原因。
1. 不了解商标法律
许多人对商标法律不了解或理解不深,他们可能并不清楚恶意注册商标是违法行为,以及该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因此,一些人可能看重商标的名气或包装设计,而不考虑该商标是否已经有人注册或使用。
2. 谋取不正当利益
恶意注册商标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注册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然后以卖出商标权或收取高额许可费等方式非法牟利。
3. 品牌抢注
品牌抢注是恶意注册商标的常见情况之一。当一款产品或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知名度之后,恶意注册者可能会尝试注册类似或相同的商标,以便在未来收取高额赎金或牟取不当利益。
恶意注册商标的影响
恶意注册商标对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 侵犯合法商标权益
恶意注册商标会侵犯合法商标权益。已经存在并在市场上使用的商标是企业经过长期建设和推广而取得的财产,恶意注册商标会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2. 消费者混淆
恶意注册商标会导致消费者的混淆。当恶意注册商标与已存在的商标相似或相同时,消费者可能无法区分真正的品牌,从而导致他们购买到低质量或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3. 市场秩序混乱
恶意注册商标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恶意注册者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商标权,然后以高昂的价格出售或许可商标使用权。这样的行为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企业难以正常运营。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的发生。
如何预防恶意注册商标
1. 提高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商标法律的了解和意识是预防恶意注册商标的重要一环。通过宣传教育、宣传片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到恶意注册商标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增强对商标权益的保护意识。
2. 加强商标保护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商标的监管和保护力度,加大对恶意注册商标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商标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恶意注册商标的行为。
3. 强化商标权益保护
加大对商标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恶意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减少恶意注册商标的发生。
4. 鼓励自主研发和创新
提倡自主研发和创新,打造自有的核心技术和品牌,降低对他人商标的依赖性,减少恶意注册商标的风险。
总的来说,恶意注册商标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公众的意识和保护力度,共同维护商标权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怎么样算恶意注册商标
恶意注册商标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以非正当手段获取商标注册权,以侵犯他人商标权益为目的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商标拥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因此被社会广泛认为是不道德且违法的。
怎么样算恶意注册商标
要判断一个商标注册行为是否恶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主观恶意:注册人在商标注册申请中存在恶意目的,主动侵犯他人商标权益。
- 客观恶意:注册人明知他人已经使用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仍然故意注册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以干扰他人的正常商业活动。
- 注册批量商标:一个人或一个公司注册大量的商标,其中大部分与他们的实际业务毫不相关,可能用于敲诈勒索他人。
在法律规定中,恶意注册商标是受到制裁的。无论是主观恶意还是客观恶意,都会导致商标注册被驳回、撤销或无效。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判断一个商标是否存在恶意注册并非易事。因为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商标相似度、使用范围、行业属性等。因此,在确定恶意注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恶意注册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保护商标拥有者的权益。
如何防止恶意注册商标
为了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的发生,商标拥有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早注册:尽早注册商标,以确保自己的商标权益。在申请商标注册之前,最好进行充分的商标权益调研,将潜在的冲突风险降至最低。
- 维护商标知名度:加大对商标的宣传推广,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商标的市场竞争力。
- 监测侵权行为:定期监测商标相关的侵权行为,及时发现恶意注册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 加强合作:与知识产权专家、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维护商标权益。
以上是一些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的常见措施,但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防止。因此,商标拥有者还需密切关注商标注册领域的动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商标保护策略。
如何应对恶意注册商标
如果发现自己的商标遭到恶意注册,商标拥有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应对:
- 提起异议:在商标注册公告期限内,及时向商标局提起异议申请,要求撤销恶意注册商标。
- 依法维权:根据《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司法途径或行政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 行业协会支持:商标拥有者可以向相关行业协会寻求支持与帮助,共同打击恶意注册行为。
当然,应对恶意注册商标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资源,在此过程中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指导,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总结
恶意注册商标是一种损害商标权益的不良行为,对商标拥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害。为了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的发生,商标拥有者需要加强商标知识的学习,增加对商标权益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恶意注册商标行为,商标拥有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争取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对恶意注册商标行为的打击,维护商标权益的公平和正义。
References
- ass.com/info/news/1107
- cn/legal-advice-about-intelligent-trademark-registration
四、微信存在骚扰恶意营销欺诈解封需上传什么资料?
微信对于骚扰、恶意营销和欺诈行为非常严厉,一旦发现会直接封号。如果账号被封禁,需要根据微信的要求提交解封资料。具体需要上传哪些资料可能会因情况而异,下面是可能需要提供的资料:1. 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的扫描件或照片;2. 提供账号注册时留下的联系方式,例如绑定手机号码、邮箱等;3. 说明账号被封禁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4. 对于恶意营销和欺诈行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例如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注意,在提交解封申请时,确保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如果发现提供虚假资料,可能会导致永久封禁账号的严重后果。
五、欺诈定义?
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其中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就在于使对方产生或加重动机错误。所谓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当以行为人存在有说明义务为前提,若行为人故意未进行必要的说明,导致对方产生或加重动机错误,即构成欺诈。欺诈可以由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实施,也可以由第三人实施。
六、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的区别?
民事欺诈属于民事不法,刑事欺诈(又称刑事诈骗)属于刑事犯罪,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两者却极易混淆。
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都以欺诈为其行为特征,民事欺诈可以分为民事违约的欺诈和民事侵权的欺诈;与之对应,刑事欺诈可以分为虚假陈述的欺诈犯罪和非法占有的刑事诈骗。
对于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之间的区分,应当从欺骗内容、欺骗程度和非法占有目的这三个方面进行界分,从而为正确地认定刑事欺诈犯罪提供刑法教义学的根据。
七、为什么会出现,腾讯手机管家检测,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
若需鉴定手机是否有病毒,建议您:
1.部分手机支持智能管理器(内存管理器),可以通过其中的设备安全扫描设备,对设备内存进行检测,查找设备是否存在威胁或有恶意软件。
2.下载较安全的手机安防软件扫描手机尝试。若手机检测有病毒,建议您: 1.备份重要数据(联系人、照片、备忘录等)恢复出厂设置。2.若以上操作无效,请您携带购机发票、包修卡和机器送到服务中心检查。
八、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司法解释?
刑事诈骗行为和民事欺诈行为具有某些相同的表面特征,这是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之所以会让人产生混淆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二者都有欺骗行为并都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九、欺诈消费?与消费欺诈等同吗?
欺诈消费。是诱惑你消费 骗你付款… 消费欺诈是你买的这个东西。实际你是套取钱出来或你买的东西根本不是账单那个东西
十、欺诈立案标准?
没有欺诈罪这个罪名,欺诈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以上的即可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多人总金额达到三千元的也可立案追诉,数额是认定侵犯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